科尔尼发布2023全球城市指数报告: 新兴枢纽城市优势显现,积极迈入领先城市之列
2023 年 10 月 27日—— 科尔尼发布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指出社会、地缘政治和技术的深刻变革正在颠覆全球城市的传统排名格局,为更多地区的城市带来发展机遇。报告强调,新兴城市将给传统的领先全球城市带来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注重韧性发展、恢复力强劲的城市,它们在吸引人才、创新和投资等方面更容易建立领先优势。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布鲁塞尔首次进入前十,新兴城市势头强劲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是量化一个城市吸引、留住和促进全球资本、人才和创意流动的指标,围绕五个关键维度衡量城市的当前表现:即人力资本、信息交流、文化体验、政治事务和商业活动。全球城市GCI平均分值在连续数年下降后终于趋于稳定。 由于国际人员流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城市人力资本维度得分大幅提升,抵消了持续经济挑战导致的商业活动维度得分的持续下降。
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和北京继续蝉联榜单前五名。 布鲁塞尔首次进入前十,排在第六位。布鲁塞尔排名的提升得益于其作为欧盟中心枢纽的地位,以及周边他国冲突让该城市获得了私营部门更多的关注。在榜单之后的排名中,领先美国城市和中国城市的排名都有所下降,中东地区海湾国家首都城市整体得分显著上升。
科尔尼全球合伙人Rudolph Lohmeyer表示,“从今年的研究结果来看,全球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不再追求千篇一律的标准化发展模式,而更追求强联通性水平’的新时代。全球领先城市在贸易和价值链构建模式的适应性不断提升,以应对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波动。”,他补充道:“在此背景下,全球城市将成为灵活联通世界和汇聚世界多样性不可或缺的节点,代表着企业的战略性选择。”
全球城市潜力排名:地域优势分散化、传统领先城市地位受挫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GCI)是对城市当前领先地位的评估,而《全球城市潜力排名》(GCO)是对最有可能建立全球领先地位的城市的前景的预测。在潜力榜单中,城市发展潜在机遇的地域分散化也有所体现。
在今年的潜力排行榜上,欧洲城市在前30个席位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亚洲一些全球枢纽城市取得了显著进步,如首尔、大阪和金奈。而在美国,二线城市成功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和资本,正逐渐成为老牌领先城市更强大的竞争对手。随着人工智能 (AI) 和相关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叠加远程工作模式的转变,全球城市的排名格局可能会进一步颠覆。因为这些发展和转变将削弱空间距离在很多重点领域中的重要性,而这些领域往往是奠定传统大城市领先地位的基石。
“面对发展机遇向更多地域扩散的全球格局,全球城市不能默认自己能持续保持当前的优势地位。随着人工智能创新浪潮的到来,增长和生产力提升机会将不再集中于部分领先大城市,因此全球城市的排名格局未来会更加波动。未来将属于那些既有韧性,又积极思考探索的城市” ,科尔尼大中华区合伙人、城市发展课题专家周鹏远指出。
中国城市:在恢复中向常态化回归
随着“动态清零”政策的退出,中国城市目睹了从强管控到快复苏的动力转换。从上榜的31个城市平均得分观察,中国城市得分与全球一样其它地区主要城市一样,相较前一年有所下降,但降幅明显收窄。这也体现了领先的中国城市由其本身规模、复杂程度、城市能力等要素构成的综合优势与城市韧性。
从全球分地区得分变化来看,北美地区降幅有所扩大外,欧洲、亚太等地区降幅均在逐渐收窄,拉美和中东地区更是止跌回升,非洲地区则继续保持平缓增长。
不同城市由于禀赋、特质和发展模式的差异,其主要失分项也有所不同。对中国城市而言,2022-2023年商业活动、文化交流和人力资本得分降幅较为显著。
在疫情冲击下,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会展经济、资本市场等不确定性持续发酵,叠加地缘政治层面的挑战,对中国商业活动构成较大挑战。在疫情后半程,中国实施了较长时间的“动态清零”政策,限制了各类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活动,如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均因疫情延期举行。
此外,随着国际人才外流加剧、青年失业率上升,以及中国老龄化日益严峻,中国城市的人力资本备受挑战。如何快速修复中国的人力资本,也是后疫情时代中国亟需回答的一个长期性问题。
从2022-2023年中国城市排名变化来看,31个上榜城市中,近1/4的城市排名保持不变,如北京、香港、深圳、成都、青岛、郑州等;近1/5的城市排名逆势上升,如上海、广州、杭州、无锡等;而武汉、天津、长沙、重庆等城市排名则有所下降,需进一步把握机会、提升国际竞争力。
城市层面亮点:
- 北京维持不变,位列第5名。(2020至2023年排名变化:5名à6名à5名à5名):北京整体排名在近3年内保持稳定。商业活动及政治事务依然为北京核心竞争力,其传统领域如全球500强企业数量及企业活跃度依旧突出。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压力加剧,国际企业开始评估其在亚太地区的商业布局,如何维系北京的商业活动维度优势将是未来行动的关键。此外,今年北京在人力资本和信息交流方面的得分亦有小幅提升。
- 香港维持不变,位列第10名。(2020至2023年排名变化:6名à7名à10名à10名):在经历了自2019年连续3年的排名下跌后,今年香港排名稳定在前十。疫情“封关“三年,对香港零售、消费、旅游、会展等行业带来较大冲击,全球股市大幅波动下港股也难以幸免。随着后疫情时代管控放松、通关恢复,再加上地产流动性支持等政策放松的刺激,香港资本市场、消费和旅游业等开始修复回暖,失业率也已重回下降通道,商业活动得分降幅收窄。同时,通关开放后带来的国内及国际游客回升,也带动了文化体验得分的小幅提升。但未来香港排名能否回到疫情前(全球前五),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上海上升3名,位列第13名。(2020至2023年排名变化:12名à10名à16名à13名):2022年下半年上海解封后,经济稳步恢复,全年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经济中心城市首位,外资、外资再创历史新高,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1%。强劲韧性下,上海商业活动维度排名位居全球第六。同时随着落户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放宽,2022年上海人才净流入占比位居全国一线城市榜首,对上海长期强化城市竞争力形成支撑。
- 广州上升1名,位列第55名。(2020至2023年排名变化:63名à60名à56名à55名):广州自2019年连续4年实现排名上升,得益于多元的企业活动、日益成熟的独角兽企业和强劲的人才吸引力,商业活动和人力资源维度成为了广州持续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广州会展业复苏势头强劲,与之相关的旅游“溢出效应”显现。同时在创新政策的支持下,广州是过去一年独角兽数量增长最快的中国城市,目前总共有22家独角兽企业,相对于前一年增加12家,是疫情前的近三倍。
- 深圳维持不变、位列第73名。(2020至2023年排名变化:75名à72名à73名à73名):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深圳在商业活动维度依旧维持较高活力,以互联网及制造业为主的本土企业表现亮眼的同时,英特尔、西门子、法雷奥、赛诺菲等境外世界500强纷纷落子深圳,进一步提升深圳商业国际竞争力。
- 杭州上升1名、位列第78名。(2020至2023年排名变化:82名à80名à79名à78名):杭州是少数在疫情影响,依旧实现连续3年排名上升的新一线城市。杭州商业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富,产业特色鲜明,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其强大的创新基因可赋能各个业务转化及落地。近年来,杭州常住人口始终保持6%的年均增幅,且流入的增量人才大多是20-40岁的年轻人才,年轻化突出。此外通过亚运会这一大型国际赛事的筹备与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在各方面提升了杭州的城市竞争力。
- 成都维持不变、位列第83名。(2020至2023年排名变化:87名à88名à83名à83名):成都虽然在21年经历了由疫情导致的排名波动,但现有排名已超过疫情前排名,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22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6%,现代服务业相比上年增长1.5%,货物进出口规模扩大,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而文化旅游业作为成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后疫情时代表现亮眼。随着多个重磅文旅和创意产业项目的推动落地及高规格活动演出的举办,成都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其整体城市竞争力,并有望与杭州争夺中国北上广深之后的新兴一线城市首席位置。
关于本报告
《全球城市综合排名》围绕商业活动、人力资本、信息交 流、文化体验和政治事务五个维度评估当前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全球城市潜力排名》则从居民幸福感、经济状况、创新和治理四个维度评估城市未来发展潜力,探索城市如何为成长为未来主要全球城市创造条件。这四个维度是一个城市吸引优秀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竞争力以及确保城市稳定与安全的关键决定因素。
关于科尔尼
科尔尼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遍布40多个国家的精英人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对工作和客户的无限热情是我们的动力源泉;精于战略更敏于实施使我们与众不同。欲了解更多有关科尔尼的信息,敬请访问www.kear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