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润发

作者:陈赋明

 

1998年,大润发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大卖场。在此后十几年里,凭借主攻二三线城市的开店策略、极其精细化的门店运营、总部集权加门店分权的混合管理模式,大润发成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零售商。

 

2013年,大润发启动线上业务,开始了互联网化、数智化的探索。获得阿里投资后,大润发的数智化转型进入了快车道。到今天,大润发414家大卖场都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并通过大润发优鲜App、淘鲜达、饿了么、天猫超市等多个端口,为门店周边顾客提供到家服务。截至目前,大润发线上会员已有1,000多万,线上日单量接近40万笔,线上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20%。

 

从大润发的数智化转型实践来看,它在云端迁移、触点数字化、组织协同合作、数据驱动业务、智能化决策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把自己送上云端 大润发的基础设施系统采用的是分布式架构。但是,这种架构适合于传统的线下零售。在推出线上业务后,大润发形成了混合式系统架构,既有原来门店的分布式架构,又有能够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云端集中式架构。

 

获得阿里投资后,大润发将原来部署在第三方云上的系统和设备迁移到阿里云上,原来的云架构变成了本地IDC+阿里云的混合云。

 

大润发CTO陈俞安透露,大润发准备用两三年时间,把原来线下的系统都搬到阿里云上,将现在分布式和集中式混合的系统架构,彻底升级为部署在云端的集中式架构。同时,现在的IDC会在服务器到期后不再购置新机器,部署在IDC的业务系统则会迁到阿里云上。到那时,IDC+阿里云的混合云配置,就会变成纯阿里云。

 

用数字化连接所有顾客 数智化转型的一个核心动作是获取数据,换句话说,所有业务流程和触点都要做到在线化、数字化。

 

大润发在成立之初,就导入了ERP系统,使门店的业务流程基本实现了信息化,供应链、商品、交易、会员等数据都沉淀在系统中。

 

后来,大润发将自营电商转型为门店配送业务,并形成了优鲜App、淘鲜达、饿了么、天猫超市等多个线上端口。目前,大润发所有414家门店都已接入一小时配送到家服务,有200多家门店已上线天猫超市半日达服务。

 

对于线上用户,大润发各个门店安排了专人建群、维护和运营。他们为来自不同端口的线上用户分别组建了小优群、小淘群和小饿群,目前小优群有25万会员,小淘群会员接近40万。

 

在拓展线上销售端口的同时,大润发也对所有门店实施了新零售改造。门店使用了阿里云POS机和自助收银机,既打通了跟阿里的商品和库存数据,也将门店支付环节变成了消费者数字化触点。

 

让业务运营实时在线 为了保障线上线下全渠道业务高效、流畅的运营,大润发建立了一个业务中台。这个业务中台之前部署在大润发的IDC+第三方云的混合云上。获得阿里投资后,大润发在门店引入了阿里云POS机,并接入了淘鲜达项目,就把业务中台迁到了IDC+阿里云的混合云上,以便跟阿里中台进行交互。未来,等到混合云变成全部阿里云的时候,大润发业务中台也会集中到云端。

 

大润发还用数字化、移动化手段重构了门店的底层效率。它利用PDA设备,把门店收货、理货、上架、拣货、包装、配送、盘点等作业,都做成了移动化管理。它还开发了一个店总参谋App,店总在自己的手机上就能随时查看门店的销售、履约等情况。

 

用数据驱动运营 ERP系统让大润发门店基本实现了信息化,而利用系统中沉淀的进销存数据,大润发建立了非常强大的商品管理能力。

 

在推出线上业务后,大润发在自己的混合云上建立了数据中台。只是这个中台采用开源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风险。目前,大润发正在跟阿里合作,在阿里云上重建数据中台。

 

以前,大润发开新店,往往凭经验和商圈用户分析来选址。现在,借助阿里的产品和工具,大润发可以预判新店周边有多少用户,分布在哪些区域。开店后,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周边用户已经开发了多少,渗透率如何,购买频次如何,偏好哪些品类等。这些信息,对于后期门店和线上的商品选择、商品结构、促销运营、用户运营等,都很关键。

 

让决策告别直觉和经验 在陈俞安看来,接下来十年IT技术发展的方向,是智能化。他认为,数智化能力一旦沉淀在公司里,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线上订单预测。

 

起初,大润发预测线上订单都用人工,准确率大概在90%。2019年年初,大润发开始尝试利用阿里的智能系统进行预测。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和学习,大润发现在已经全面启用智能系统预测订单,准确率超过了人工。

 

在数智化转型上,大润发接下去要做的,是构建一个基于云架构的更主动、更智能的IT系统,同时,利用阿里的资源和能力来培养大润发的智能化能力。“当我们有这样的能力的时候,我们的决策就会比其他零售企业快一些,经过日积月累,差距就会越来越大。”陈俞安憧憬道。

评论

线上线下全渠道运营、数字化连接顾客、决策智能化⋯⋯大润发自我改造,重回增长。
2020-10-16 15:25

相关内容

本页面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业评论网立场。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零售君”(lingshoujun2018)或“商评小微”(xmi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