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耗三字诀,让胖猫悲剧不再重演

拥有健康情绪的诀窍很简单:断、舍、离。”

 

好文5962字 | 10分钟阅读

作者:马浩天,畅销书作者,心理学爱好者,代表作品有《一本书读懂销售心理学》《微表情心理学》《微反应心理学》等。

本文摘编自《反内耗心理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竹石文化出品。

 

最近,“胖猫”跳江自尽的事件令众人痛心惋惜。据悉,胖猫平日省吃俭用,却为女友花费巨额钱财,最终还是分手。在这段时间里,那些小不快、小不甘、小不爽等负面情绪长期累积,引发了当事人的精神内耗,最终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我们在为胖猫事件悲叹的同时,也要警惕自身可能引发内耗的小情绪。成年人的崩溃,有时就在一念之间。我们需牢记“不勉强、不纠结、不拧巴”的三字诀,将内耗扼杀于萌芽之中。
01
做情绪的“操盘手”:“别人的声音”vs.“我的声音”
 
 
我们的上司、同事、下属、配偶、孩子、父母、邻居、朋友和其他日常生活中需要打交道的人,都可能成为我们情绪的“操盘手”。我们大多数人的情绪都或多或少地被他们影响过。

 

  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更在意“别人的声音”

 

“关于这个策划老板催了三次了,你怎么能只顾着去和男朋友约会呢?周六来加个班吧。”即便心中不愿意,但担心拒绝会让上司不高兴,所以依然违背心意同意加班。

 

面对别人提出的请求,即使自己心中不愿意,但为了让对方满意,也依然勉强自己去做。这样的人,就是自我价值感低的人。

 

跟正常人相比,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往往更在意“别人的声音”。当一个人过度在乎别人的感受,长期忽略甚至压抑自己内心的需求时,他的内心就很容易滋生不满,进而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

 

心理学家发现,自我价值感低的人,由于不自信,经常迫切希望通过某些行为来获得他人的认同。比如,在工作中,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总是希望得到上司的肯定;在跟朋友交往时,他们希望被朋友看重……

 

然而,越是这样,就越没有人会考虑他们的感受,自我价值感就会进一步降低。

 

自我价值感之所以低,除了不自信外,自我认知错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有些人在取得一次成功之后,可能就会将这次成功视为自己应该要达到的标准,甚至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没有达到,就会自我怀疑,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迫切希望通过再一次成功来证明自己。

 

越是这样,就越无法取得成功,心理焦虑和不安就愈加严重,由此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

 

由此,我们需要明白,一次成功,那只是偶然,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奋斗的目标,但是不能将其当作经常会发生的事情,然后对自己的价值感和能力产生误解。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我们都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面对。

 

我们应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贬低自己,也不要被“别人的声音”左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而提高自我价值感,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降低内耗,从而保持情绪稳定。

 

 

  讨好他人不如取悦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避免那种老好人式的讨好他人的行为。很多人都羡慕“老好人”有一个好人缘,然而很多时候,那些“老好人”并不快乐。对他人友善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当友善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造成内耗。

 

怎样定义“老好人”呢?“老好人”指那些经常帮助别人,对别人的请求全部答应,过度热心助人的人;处处为别人着想,想尽办法为别人解忧,特别善解人意的人;遇到矛盾冲突主动退让,对别人的意见一味说好,非常与人为善的人;别人有了困难就会伸出援手,就算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也义无反顾的人……

 

美国心理学家巴巴内尔认为,过度友善并不是一种值得赞美的性格,而是一种病态心理,他将其称为“看管人性格紊乱”“友善病”或者“取悦病”。

 

一个人过度友善只是因为他们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希望借助不断地帮助他人来得到认可和肯定。他们表面友善无私,内心深处却充满孤立、空虚、痛苦、焦虑等负面情绪。他们会将他人的意志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迷失自我。一旦讨好的对象表现出一点儿不满,他们就有可能陷入恐慌情绪。

 

英国心理学家阿布斯告诉我们:“如果想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那就需要‘痛苦地努力’,需要了解自己,认知自己的恐惧和担忧。”

 

我们要大胆地学会为自己说话,学会正视自己的不足。我们要明白,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无须和他人比较,更无须讨好他人,我们只要掌握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好好做自己,好好努力,就可以了。

 

平等和尊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础。当一个人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之后,他就会发现讨好他人只会带来情绪的内耗,自己的情绪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

 

 
02
潜意识情绪对抗:你还在被1%的坏情绪影响吗
 
 
好奇心不一定能害死猫,但完美主义一定能造成情绪内耗。一旦不幸中了完美主义的“毒”,人们就会陷入潜意识情绪对抗,不停地因为一些小事为难自己。这时,我们就会被1%的坏情绪左右,进而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低内耗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开始

 

完美主义,意思是做事情要么就做到极致,要么就干脆不做,这句话是完美主义者奉行的准则。

 

对很多人来说,拥有完美的人生是他们努力的目标。他们想要工作优秀、婚姻幸福、身体健康、朋友多多、四处旅游、灵魂自由……

 

但是,生活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总会给你带来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让我们陷入焦虑和恐慌的内耗情绪。因此,学会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才能做到不内耗或低内耗。

 

事实上,完美主义者在心理上都有一种病态的“耻辱感”,他们大多自卑、多疑、多虑、喜欢争夺,并且非常敏感狭隘,在他们眼里,几乎每个人都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因此,他们无论做什么都力求完美,希望通过完美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和强大。

 

完美主义者通常无法接受自己犯错,一旦犯错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并且会不断地自责和自我批判。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常常会拖延,并陷入“开始前满怀信心—准备时间过长—任务逾期完成—决心下次不再拖延”的怪圈。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和事,正是因为各种不完美,我们才有机会感知人生的意义和乐趣,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

 

其实,心理学家发现,坏情绪的占比仅有1%,所以你因为不完美而产生的自卑、焦虑简直无足轻重。

 

当白天的错误和遗憾让你感到焦虑时,我建议你在晚上临睡前躺在床上跟自己进行五分钟的对话,问问自己:“我今天为什么不开心呢?今天出现了什么问题?”然后,进行自我检查和细节剖析,寻找问题的真正原因。

 

最后,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下一次我会更谨慎,避免出现这种问题。”

 

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人生中的那些不完美都是可以接受的。而当你接纳了不完美的自己,你就会活得坦然、自在,内耗随之降低。如此,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你都能有足够的心力去应对和战胜它们。

 

 

  做到不对抗、不抵触

 

“情绪对抗”,很好理解,指一个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表现出来的抵触心理或者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人们会开开心心地投入其中;如果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人们就会很容易变得没心情、不想做。

 

要是因为外在原因而不得不去做,那就很容易产生对抗和抵触的负面情绪,进而让自己陷入情绪内耗,使能量越来越弱,很多工作和生活中的正常事情都应对不来,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差,整体运势下滑,各方面一团糟。

 

所以,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将情绪表达出来,而不能选择情绪对抗。

 

越是遇到不喜欢的事情,我们越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被1%的坏情绪左右。因为带着对抗的情绪去做事情,我们的抵触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而这种消极的状态会大大增加我们犯错的概率。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不愉快的事情视为一次锻炼,甚至一次经验的积累。当学会转换心态后,你就会发现那些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让我们难以接受,只要多付出一点儿耐心和努力就能完成。

 

 

  野马结局:不做“愤怒的野马”

 

有些时候,人们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大动肝火,假如不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事态便会愈演愈烈,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比如:在埋头加班的某个夜晚,办公室忽然断电了,你的电脑自动关机,刚做好的策划案由于没来得及保存,因此一晚上的努力都白费了。

 

此时,你没有想着怎么弥补,而是心情烦躁、生闷气或者给朋友打电话抱怨。这种现象就被称为“野马结局”。

 

在非洲大草原上,野马经常会遇到一种吸血蝙蝠,它们会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吸血蝙蝠把野马的血当作食物,无论野马怎样暴怒、狂奔,它们依然坚持吸饱之后才离开。因为拿这些“家伙”没办法,因此,很多野马都被活活折磨死。

 

后来经研究发现,这些吸血蝙蝠吸走的血量其实非常少,对野马来说不足以致命,真正导致野马丧命的,是它们被叮咬后的暴怒和狂奔。

 

换句话说,吸血蝙蝠仅仅是野马死亡的诱因,而野马被叮咬后产生的剧烈情绪反应,才是导致它们死亡的直接原因。

 

“野马结局”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外在事物并不能直接伤害我们,而我们对这些事物持有的不良信念与态度,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如果一个人不能控制情绪,那么他就要做好为恶劣情绪造成恶劣后果买单的准备。

 

 

  没事不找事,烦恼都是找来的

 

在微博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话题:什么样的情况才算最糟糕?有位博主的答案是“自己没事找事的情况最糟糕”。很多时候本来什么事都没有,而我们却胡思乱想、疑神疑鬼,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结果把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折磨得伤痕累累。

 

当一个人进入多疑猜忌的状态时,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让他浮想联翩,觉得别人对自己有意见或不怀好意。这种人明明跟他人相处得还算融洽,却很容易在脑海中设想别人跟自己水火不容的样子,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一种错觉,即认为别人说话做事都在针对自己,必须给予回击。

 

因为开始有了和别人为敌、为难别人的念头,所以人际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差,朋友圈也越来越小。

 

其实,我们的生活往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许多痛苦都是自己没事找事找来的。如果不信,那么你不妨想一想,那些以前让你感到困扰和焦虑的事情,有几件真的变成了现实?

 

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我们需要承受的压力已经很大了,没必要再幻想出一些莫须有的烦恼来增加内耗。不跟自己较劲,最主要的就是要时刻保持情绪稳定,不为得不到而难过,不刻意追求过高的目标,把该做的做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快乐。

 

仔细想想,生活中真的没有那么多令我们不开心的人和事。有时,我们因为一些小事而烦恼,都是得不偿失的。拥有健康情绪的诀窍很简单:断、舍、离。

 

首先,不理智的想法要断绝;其次,浪费在小事上的纠结要舍弃;最后,那些令我们的情绪变得糟糕的人和事要远离。

 

 
03
打工人不焦虑,情绪积极才能高薪又高兴
 
 
有些人在工作上非常励志,他们会说:“等我赚够钱,我就可以尽情开心了。”“等我实现了财务自由,我要周游世界。”“等我成功了,我就开始好好享受生活。”……

 

在这些人的思想中,开心是努力之后的奖励,是付出辛苦之后的收获。其实,他们搞反了顺序,情绪积极的人更具有工作动力,高兴是获得高薪的基础。

 

  “越努力越幸运”还是“越努力越焦虑”

 

老师和父母都告诉我们“越努力越幸运”,可进入职场之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越努力越焦虑”才是常态。

 

你会遇到很多努力的人,他们兢兢业业,过着家—公司—餐厅三点一线的规律生活,但他们还是表现出一副焦虑的样子。你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如此努力了,还是对生活充满焦虑?”

 

其实大家不是因为努力本身而焦虑,而是因为一直努力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而焦虑。“越努力越焦虑”的根本原因就是欲望没有得到满足。

 

那些努力又焦虑的人,并不是因为自己热爱而奋斗,而是焦虑驱使。因为没有得到期望的认同而产生焦虑,努力仅仅是摆脱这种焦虑的方式。他们会努力变强,然后在变强之后进入二次焦虑状态。这种不断叠加的焦虑会让他们体会不到努力的意义。

 

我们为生活疲于奔命时,殊不知生活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整日绷着神经冲业绩,完全忽略了家庭和身体,丢弃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变成“机器人”,结果只能越努力越焦虑。

 

心理学家建议,人在必要时可以放弃那些无谓的努力。对持“努力成功”论的群体来说,这一说法很难接受。“放弃努力”会让他们生出恐慌情绪:生活已经这么艰难,还要放弃努力,那人生不是会变得更糟糕吗?

 

我们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努力会让自己有钱,努力会让自己有好成绩,不努力就会失败……于是,我们放弃了生活中的很多美好,一直沉迷于努力,因努力而焦虑,因焦虑而内耗超标。

 

努力要适度,一旦发现自己对结果产生了焦虑,就马上停下来,用有趣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千万不要急功近利。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做到适当、恰当的努力,并用正确的努力方式让自己幸运起来。

 

 

  高薪重要,高兴更重要

 

在职场奋斗一段时间后,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跟以前相比,我现在赚了更多钱,但为什么没有比以前更开心?”

 

是觉得赚钱太累吗?有一点儿。工作、生活和休闲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看新电影、新电视剧,陪孩子去游乐园,在家里睡觉时,都有可能接到工作电话。

 

是觉得心理不平衡吗?有一点儿。为什么别人刷视频、陪家人时,自己需要聊工作?为什么别人下班就能躺平放松,自己却还要加班加点?

 

是担心有一天会失去吗?有一点儿。努力得到回报确实值得高兴,但随着收入的增加,我们内心的欲望也日渐膨胀,免不了会担心一朝收入下降又回到从前怎么办。如果真的回到刚工作那会儿,不仅心理上要承受由高到低的落差,消费上也会由奢入俭的,这对人来说是一种煎熬和巨大的考验。

 

关于金钱与幸福的关系,美国作家摩根·豪泽尔在《金钱心理学》中提出,两者的相关性大约是0.25。他认为在0.25之前,金钱跟幸福成正比关系;在0.25之后,两者基本上关系不大,他将这种情况称为“金钱边际效用递减”原则。

 

由此我们知道了,高薪与高兴并不总是成正比的。因此,当基本物质被满足,薪水越来越高之后,我们可以暂停大赚大花的模式,关注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想办法让自己在没有更多金钱支撑的前提下持续高兴下去。

 

对一些人来说,高兴其实是比获取高薪更困难、更重要的修行。

 

30岁实现高薪以后,我们应该将“高兴”看作更高的修行,关注自己的生活状态,让自己变身成高兴的“供应商”,而不是依靠他人获得高兴。

 

关注每一天的能量守恒,假如白天过得有点儿辛苦,那晚上就给自己创造一个小惊喜。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给自己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小确幸,让自己持续拥有高兴的人生。

 

比如:做出了一些小成绩,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即要上进更要及时行乐。就像好利来的老板罗红,年轻时喜欢摄影,在企业做出成绩后,他就抽出时间,带上金钱,拿起手机,转身用镜头去记录美好的世界。

 

总之,人生在世,开心最重要。没有必要跟谁去比较,也不必焦虑、内耗。无聊了就提醒自己看会儿书,焦虑了就提醒自己换个思路,生气了就提醒自己去锻炼身体,出现落差了就提醒自己不要执着。

 

在有心有力的前提下,钱能多挣还是要多挣,但千万别赔上好心情,不高兴了,挣多少钱都没有意义。高薪重要,高兴更重要。

 

- End -

 

 

好书快看

反内耗心理学

 

马浩天 著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竹石文化出品

 
 
商评直播间 · 直播预告
 
点一下,让我知道你“在看”

 

评论

拥有健康情绪的诀窍很简单:断、舍、离。
2024-05-09 10:46

相关内容

本页面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业评论网立场。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零售君”(lingshoujun2018)或“商评小微”(xmi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