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效管理》

 

【基本信息】

 

作者:穆胜 著

ISBN:978-7-111-71701-0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人效管理不等于控编制,而是通过配置“人”这种最核心的资源来推动经营。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一项业务的某个阶段,配多少人(编制)、配什么人(单位人工成本),这种超级重要的决策却更多是凭借“手感”,企业自然难以获得高人效。

人效管理,是以人效为核心来诊断组织与人力资源状态,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落地人力资源配置(规划),优化人力资源职能,通过极度数据化的循环式管理来获得企业的整体人效,并推动经营业绩提升。人效管理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分支流派或一部分工具,而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更是人力资源专业的未来。

《人效管理》作为“穆胜人效三部曲”的第二部,沿着第一部《人力资源效能》的原创体系展开内容。上篇“人效管理理念”,强调人效的经营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人效管理的四个误区进行辨析,指出人效管理的三大难点,给出了两条人效管理突破之路。中篇“人效管理方法”,基于“人效管理实施曲线”,将人效管理实施划分为三个阶段,详细介绍了人效管理的“数据诊断—战略制定—人效规划—队伍规划—职能规划—人效管控”六部曲方法论。下篇“人效管理实战”,专注于解决实战问题,将理论与方法代入实践,给出人效管理的三种选择,总结了人效管理实施五步法。

《人效管理》在明确人效经营意义的基础上,提供了系统的人效管理方法,并为企业导入人效管理指引了方向和路径,希望能帮助企业真正管理出高人效。  

 

【作者简介】

 

穆胜

穆胜咨询创始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

跨界学者,同时拥有管理学博士、管理学硕士、法律硕士和经济学学士学位,在平台型组织、人力资源效能和数字商业生态三大领域有深度研究,更拥有数十个行业的研究积累。   

人效管理模式开创者,倡导以人效为支点,用数据化人力资源方法推动经营,其观点引领了数字时代人力资源专业的进化方向,成为若干标杆企业人力资源创新的方法论依托。

平台型组织模式开创者,真正将数字时代组织转型的趋势口号升级为正统的理论体系,总结为可落地的操作方法,并推动了若干知名企业向平台型组织的转型升级。

担任华住集团、金风科技等明星企业的常年顾问,是多个新兴企业的早期投资人。

《中欧商业评论》《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财富中文网等国内一线商业媒体的专栏作家或撰稿人。

已出版《平台型组织》《重构平台型组织》《人力资源效能》《人效管理》《激发潜能》《创造高估值》等十余本畅销商业著作。

 

【目录】

 

目 录

前言 五个典型HR的命运

上篇 人效管理理念

第一章 人力资源效能的经营意义3

经营的双效逻辑4

人效的经营意义7

第二章 人效管理的四个误区与辨析12

误区1:人效管理一刀切13

误区2:人效管理做龟缩16

误区3:人效管理新瓶装旧酒19

误区4:人效管理事后算账20

第三章 人效管理的三大难点与突破23

难点1:理解业务之难24

难点2:理解队伍之难26

难点3:理解职能之难29

数据穿透人效管理31

第四章 人效管理的两条突破之路35

谁在回避人效36

突破1:老板要突破僵局38

突破2:HR要突破心魔39

中篇 人效管理方法

第五章 组织与人力资源数据诊断45

人力资源专业数据化46

人力资源经营价值链48

人效经脉构成战略地图51

人力资源效能仪表盘58

人力资源数据化的IBR64

人力资源数据化的三个伦理67

第六章 人力资源战略制定71

人力资源战略分类73

决策点1:北极星指标77

决策点2:建队思路81

决策点3:战略选择89

第七章 人力资源效能规划99

人效规划是什么100

步骤1:业务分类分级103

步骤2:确定人效指标107

步骤3:确定人效目标值109

步骤4:向内分解人效标准113

第八章 人力资源队伍规划116

数量规划:人才缺口117

结构规划:组织构型118

素质规划:人才画像124

人才供给计划128

第九章 人力资源职能规划132

人力资源职能优化的僵局133

激励型战略的人效公式137

赋能型战略的人效公式140

人力资源战略地图新视角145

第十章 人力资源效能管控149

人效包干:先放后算150

精准核编:先算后放152

动态管控154

下篇 人效管理实战

第十一章 人效管理的三种选择159

选择1:人效管控方案160

选择2:人效提升方案162

选择3:人效管理体系建设方案164

三种方案的选择逻辑167

第十二章 人效管理的实施方案170

第一步:老板理念澄清171

第二步:数据思维引导173

第三步:局部打样试点175

第四步:方法萃取沉淀177

第五步:全面实施固化179

附录A 26家大厂对HR的数字化能力要求182

附录B 以人才成长指数衡量企业的人力资源专业水平191

附录C 谷歌开始将人力资源专业变成数据科学200

参考文献209

 

【前言】

 

五个典型HR的命运

Amanda、Bella、Cindy、Doris、Elva是国内某知名人力资源专业顶级强校的硕士研究生同学,她们在校时住在一个寝室,感情极好,被同学们称为“五朵金花”。

毕业后,大家天南海北地就业,各自选择了心仪的公司,十几年过去了,基本也都做到了人力资源总监(human resources director,HRD)及以上的职位。

这一年校庆,五人返校重聚,怀念青葱岁月。在学校的咖啡厅里,“五朵金花”在叙旧后,把关注点放到了共同的职业上,叽叽喳喳打开了话匣子。

“油腻”的HR年度工作计划

学霸Amanda回到了家乡东北,进入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做到了HRD。

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一直按部就班,高情商的说法叫“规范性强”,低情商的说法就是“土味十足”。

又到了年末,直管人力资源部的企业老板例行听取明年人力资源工作计划的汇报,还没听完就瘪起了嘴:“Amanda,听起来,明年的工作还是今年的干法嘛。这市场变化、战略调整、业务重构,整得我们管理层和业务部门都热血沸腾,你这里是一如既往很‘稳定’嘛。”

Amanda听出老板话里有话,但又无言以对。要说市场、战略和业务的变化,自己也看到了,也有点热血沸腾,但看到了趋势的“面”,不等于明确了行动的“点”。等自己明确了行动的“点”,业务早就干得热火朝天了,这种尴尬期真的让人难受。而且,按照自己十几年的专业经验,人力资源工作不就应该这样按部就班吗?那些可以突破、赋能业务的“点”在哪里呢?

无处发力的人效提升项目

和Amanda上下铺的Bella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职业路径,她南下深圳,进入了一家中等体量的高科技公司,一路成长,也做到了HRD。

都说“深圳速度”,Bella能够一路成长,正是因为对老板的需求能快速理解、快速落地。在读研期间打下的扎实基础帮到了她,老板要做职级体系、绩效考核、薪酬调整,她都能第一时间理解,并弄出个80分的东西。在起初几年的创业期,老板对她都是赞不绝口——“不愧是科班出身!”

最近两年,Bella却犯了难。经济增长进入存量时代,高科技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技术特长转化为商业结果并不是顺理成章的事。老板开始抓效率,而他最关注的就是人效(HR efficiency,人力资源效能),老板说:“科技公司最核心的就是人,人的效率提高了,公司的效率就提高了。”

话是没错,但Bella却并没有太多的思路。自己公司的人效衡量该制定什么指标,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应该用什么思路去突破……也只能凭经验先做起来,却越做越模糊。老板看不到基于数据的判断和思路,他越来越不满了。

套路化的人力资源规划

在寝室里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的Cindy被称为“lucky girl”(幸运女孩),她一路顺风顺水。毕业后,她就地就业,选择了一家离家近的初创互联网公司。

这家公司最初一直平平稳稳,Cindy的职业生涯虽然稳定上升,但也只能说是波澜不惊。近几年互联网风口到来,这家公司突然得到多轮融资,而后上市了。Cindy的职位也水涨船高,变成了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的人力资源副总裁(human resources vice president,HRVP),风光一时无两。

最近,“lucky girl”却犯了难,公司发展得太快,人才补给跟不上。本来,公司不缺钱,互联网公司的通用做法就是疯狂挖猎,用钱“买人”。但大量引入的人才却未能顺利融入,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效果,加上互联网产业红利渐渐消失,老板对组织和人的问题就更加关注了。老板说:“现在的问题是,业务依然必须快速发展,但我们可挥霍的本钱少了,不能再用过去太‘浪’的方式来建队伍了,我们应该有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Cindy好歹是科班出身,人力资源规划还是懂的,无非就是两部分:一是组织与人力资源盘点,二是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职能规划。问题是,对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盘点出来的信息,老板根本无感,对后面的规划就更看不上了。

老板说:“你告诉我的都是我知道的,你盘点出来的这些数据根本无法辅佐CEO做决策。我问你,就算不做这个盘点,你的规划是不是也能出来?那你的规划不就是套路吗?”

进退维谷的组织变革

Doris称自己是劳碌命,在家里是长女,为弟妹们操心,在学校是学生干部,为班级操心……进了西部地区一家传统大型企业,一路做到组织开发(organization development,OD)总监,却又碰上了让HR们闻风色变的组织变革。

当然,组织变革都能理解,企业几十年历史了,部门墙、隔热层、流程桶、真空罩……大企业病的症状一个不少,“内卷”到极致。而且,如此船大难掉头,自然缺乏市场竞争力,老板当然想要变革了。

对于组织变革的风险,深谙人性的老板思考了很多,他向Doris抛出了问题:“我们的组织要不要变革?一定要!但我们哪里有问题,要往什么方向变革?什么能变,什么不能变?先变什么效果来得快,后变什么要打攻坚战?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先回答清楚。”

Doris尝试用自己在企业十几年的经验抛出了“组织僵化”“人员老化”“文化陈旧”的判断,看似挺有道理。老板却直接打断:“不要说这些我都知道的事了,哪个大企业没有这些问题?你是科班出身,给我点信息增量,用数据说话,让我在进行这高风险系数的变革时心中有谱!”

HR数字化转型,我会被机器打败?

Elva是大家的老大姐,一向稳重的她听完大家的故事,最后才缓缓开口:“你们考虑的是人力资源专业怎样才能更有价值,而我考虑的是人力资源专业会不会死掉。”

这句大胆的发言居然让在场所有人愣了十几秒。

原来,Elva所在的企业虽然是实体企业,却是最早引入数字化转型的一批。最开始,所有人都以为数字化转型只是做加法,从而提升效率,谁也没有想到,这种转型居然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运作方式,也波及了几乎所有的业务。

在业务上,研、采、产、销各个板块都打通了数据链条。举例来说,把客户需求、生产排产和备料情况一汇总,备料还没用完,企业就直接向供应商下单了,完全是无缝衔接,原料库存降到了最低。

业务流改完了,就轮到资金流和人才流。老板的逻辑很简单:“穆胜

博士有个观点我很认同—做生意就是人效和财效两大逻辑,无非就是投入多少人和钱追求多少业务结果。Elva你是首席人力资源官(chief human resources officer,CHO),对于不同的业务应该投入的编制和人工成本,你们HR有什么见解呢?”

精通选用育留的Elva完全没有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一下子被问住了,只能说:“我们一定狠抓人效,严格控制编制和人工成本。”老板不悦:“这样龟缩,业务都被你们管死了。”旁边的数字化转型总监说了一句:“HR可能对这些数据不太理解,没事,我们部门下一步就会推动职能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数据进模型,很快就有专业判断了。”

Elva对姐妹们一字一句地说:“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发展’并不是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生存’才是。高维世界的文明毁灭你,与你无关。”

最后一句话来自《三体》,“五朵金花”都沉默了……她们曾经豪情壮志,却突然发现自己引以为豪的专业没有任何数据化依托。问题是,缺乏数据依托,人力资源专业还是一门专业吗?

“五朵金花”的故事,也是大多数HR的故事,这不仅是人力资源专业的尴尬,更是企业和老板的无奈。人力资源专业缺乏数据基础,似乎是一切的根源。但我要提醒的是——数据重要,却不要为了数据而数据。

企业获得的人力资源数据,是对人力资源专业深度理解后自然而然的结果。这种深度的理解,应该来自人力资源效能这个视角,只有从这个视角切入,人力资源数据才会成为推动经营的“利器”,否则就只会是让HR们自嗨的“花瓶”。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我规划了“穆胜人效三部曲”的出版计划,持续阐述我在人力资源专业上的全新世界观。

在2021年出版的《人力资源效能》一书中,我初步引入了人力资源效能的概念,阐述了这个概念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战略级作用。事实上,确定企业的人力资源效能追求,就是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就是人力资源工作推动经营的支点。在此基础上,我引入了人力资源经营价值链模型,说明了“(选用育留)职能—队伍—效能”的因果链条。我的方法论建议是,通过这个链条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地图,而后将地图里的每个部分量化,就能够形成精准监控人效变化的“人力资源效能仪表盘”(HR efficiency dashboard,HED)。

在这本《人效管理》中,我依然坚持人力资源效能的核心地位,但也给这个知识体系带来了新的内容:一是以更纯粹的生意语言来描述人力资源专业;二是为这个方法论体系注入了更纯粹的数据化逻辑。就前者来说,人力资源的选用育留不再是标准或规范,而是应该完全服务于生意,必须产生经营价值;就后者来说,从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到延伸出人力资源战略地图,到细化为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再到人效管控和职能优化……都不再允许基于经验进行单纯的逻辑推演,而是应该完全基于数据进行精准诊断和干预。这意味着,本书旨在将人力资源专业由过去的“专业语文题”,变成更加彻底的“经营数学题”。这也意味着,本书将要把读者进一步从“理念”带入“实践”。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上篇是“人效管理理念”。介绍了人效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关注人效是驱动企业的重要抓手,赋予人效管理以经营意义,明确了人力资源专业应该且可能创造经营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辨析人效管理的误区和梳理人效管理的三个难点,勾勒出了人效管理的模式框架。

中篇是“人效管理方法”。介绍了人效管理的“数据诊断—战略制定—人效规划—队伍规划—职能规划—人效管控”六部曲方法论。其中,每一步都基于严谨的工具模型和数据分析,推演出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从数据到行动的逻辑,也让人效管理成为一台精密的仪器,使HR们能够以人效为支点来推动经营。

下篇是“人效管理实战”。介绍了企业如何将人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我们考虑企业的意图和实际情况,给出了从简洁到完整的几种模式选择,同时给出了导入人效管理的完整步骤,并在每个步骤上提示了风险。

除此之外,我还精心选择了三篇文章作为附录。

第一篇用26家大厂的数据,揭示了业界标杆们对于HR数字化能力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在提醒涉足这个专业的老板和HR们不要再恐惧“数学题”,因为趋势如此,避无可避。第二篇用一个人力资源数据化的指标范例(人才成长指数,TDI),说明了应该如何推动人力资源由“语文题”变成“数学题”,实际上是为了打消老派专业人士关于“人力资源领域能否实现数据化”的疑问。第三篇则给出了一个成功的企业(谷歌)案例,说明了先锋者是如何破解人力资源数据化难题的,实际上是为读者注入信心,让大家感觉“不妨试试,我们应该也可以做到”。

这三篇谈人力资源数据化的文章,与本书主题高度一致。我们确信,只有在数据中寻找真相,才能发现人效提升的巨大空间。人效管理,从本质上看是一场与数据亲密接触的游戏!

读完全书后,读者们不妨再重读“五朵金花”的故事,将自己代入角色。想想,如果你拥有本书提供的方法论,能否把五类尴尬变为机会,为这些僵局带来新的变化?

评论

作者:穆胜 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3-03-23 09:59

相关内容

本页面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业评论网立场。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零售君”(lingshoujun2018)或“商评小微”(xmi8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