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否有潜力,先看这2个特质

 

作者:迈克尔·坎宁(Michael Canning),杜克企业教育学院(Duke Corporate Education)新业务全球负责人,Dialogue杂志编辑主任。

 

在高雅的演奏艺术世界里,茱莉亚学院(The Julliard School)声望崇隆,鲜有其他院校能与之媲美。根据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茱莉亚学院在表演艺术专科领域位居全球之首。

 

该学院成立于1905年,在发掘培养世界级音乐人才方面久负盛名。而在该学院的历史上,约瑟夫·波利西(Joseph W Polisi)博士的贡献鲜有人能及,他大大提升了茱莉亚学院的地位,他从1984年到2018年担任茱莉亚学院院长。

 

波利西的人才观源于他深厚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于演奏艺术家,他会从多角度进行考察。理解演奏者音乐才能包含哪些方面,并将其发挥到极致需要一个过程,这当中不仅要看演奏技巧。

 

“在年纪小的时候,比如8岁、10岁时,音乐才华往往是通过演奏技巧表现出来的。如果一个8岁的孩子可以演奏技巧难度很高的作品,那么就会被视为才华卓著。”

 

而到了大学阶段,试奏要求就不一样了。在试奏前,评审老师会要求学生同时准备18或19世纪的古典作品,以及当代音乐。学生试奏时通常不用完成整支单曲。“茱莉亚学院经验丰富的老师,能够在几分钟内就判断出学生的技巧是否到位。”

 

有些音乐学院招生时,只要考生技巧达到一定水准就可以录取。但波利西说:“茱莉亚学院的做法略有不同,因为我们要考察的不仅是娴熟的技巧或技艺。我们要看考生是否有想象力、冒险精神,是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作品。”

 

音乐、舞蹈或戏剧表演所需的技巧会有所不同,但三者也存在相通之处。

 

“一般来说,我们希望录取的年轻艺术家可以把高水平的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结合起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在我看来,艺术就是要做好人际交流。当然考生是否思维开阔,是否对学习充满热情也很重要。”

 

波利西强调,这是一个关键的差异化因素。“这一点很重要。常有一些考生虽然才华出众,但认为一切都已做到,所有事情都无须再做改进,于是可学的东西也所剩不多了。这样的话,我们就无法营造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抱着开放心态学习

 
学习时的开放心态很早就在波利西的生命中扎下了根。他从小在纽约皇后区的法拉盛长大。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成功的职业巴松管演奏家,曾参与纽约爱乐乐团和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的演出。

 

波利西在回忆时说到他父亲最大的荣幸是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指挥家”——阿图罗·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演奏。

 

有一天他去和托斯卡尼尼会面,发现这位伟大的乐团指挥正在研究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乐谱。

 

“我父亲感觉有些意外。因为他与托斯卡尼尼很熟,所以才问了这个问题:‘大师,这首作品您已经指挥过很多遍,为什么还要研究这谱子呢?’托斯卡尼尼回答道:‘噢,孩子你有所不知。我每回读谱都能发现新东西。’那时托斯卡尼尼都是快80的人了。”

 

在波利西看来,所有最高境界的表演艺术都贯穿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勤学不辍的努力。

 

他提起在疫情暴发前对费城交响乐团的访问:“当时他们正在排练贝多芬的第五、第六交响曲。显然,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是乐团曲目中的标准习作。”

 

然而波利西看到伟大的乐团指挥——扬妮克·涅泽特-塞甘(Yannick Nzet-Sguin)正在指导乐团演奏成员的弓法。

 

“他在改变费城交响乐团的弓法,尽管费城交响乐团已经无数次地演奏过这部作品。这样的姿态反映了指挥家的最高标准。”

 

波利西在谈话中还提到,一些高水平的职业乐团有时会邀请商界人士来观看乐团排练。

 

“当中会向他们说明,参加排练的都是经验丰富的演奏家,能够进入乐团的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这时来观摩排练的客人通常都是这样的反应,‘天哪,都达到这个层次了还要做这么多的纠正。太了不起了!嗯,我们在企业里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波利西认为这种为了精益求精而不懈努力就是他之前提到过的“想象力”和“不断求索的精神”。这种精神具体是什么表现呢?

 

“当一个人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态度,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今晚演出非常成功,我们明天再做得更好一些。’”波利西觉得茱莉亚学院很出名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会一直精进,直到最后一场演出。

 

这个观点提醒我们,人类为实现可能性的种种努力从未停止。

 

 

不断求索的精神

 
单靠技巧是远远达不到艺术领域的至高境界的。波利西指出,之前提到的试奏并不是茱莉亚学院对考生的唯一考察。

 

“我们还会和报考学院的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时间不会很长,大约5到10分钟,大家在放松的状态下聊,答案无所谓对错。”

 

波利西举了几个例子:“比如说你对哪本书感兴趣?如果是音乐专业考生,我们会问:你最近看了什么演出?如果报考的是表演,我们可能会问他:对哪支交响乐或哪位作曲家感兴趣,或者是喜欢哪些流行音乐?我们问这些问题,只是想看考生们如何应对,还有就是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样子。”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茱莉亚学院是个高度专注的学府,我曾经开玩笑说高度专注既是我们最弥足珍贵的特点,也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因为在很多时候,学子们专心练琴,心无旁骛,连续6到8小时不间断,有时甚至不会注意到向南200码的大都会歌剧院,或者隔条马路的纽约交响乐团正有演出上演”。

 

但要做到全面发展,学院对学子还有更深层次的要求。波利西介绍,在他的院长任期内,差不多一直都有社区服务项目。学院要求学生到医院、安养院、养老机构及学校进行演奏。

 

“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这样的活动让茱莉亚的学生们有机会为他人提供服务。但当我亲眼观察到了学生在社区服务过程中的表现后,我才意识到,这些经历对于年轻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波利西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年轻长笛演奏者的故事。她去的是一家提供临终关怀的安养院。那里的病人已经无法走到休息室来听演奏,有的甚至已经卧床不起。

 

“于是安养院的护士请她在走道里吹奏音乐,这样院里的每个病人都可以听到。演奏结束后,护士过来向她表示感谢,告诉她刚才的这段演出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特殊。护士对她说:‘有件事想告诉你,但你别难过。我们有位病人听着你的演奏离开了人世。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听到的是你用笛子吹出的音符。’”

 

年轻的长笛手一下子潸然泪下。“既有当时心中涌动的情感,也包含了对自己责任的全新认识,那就是演奏者将作品一个音符不差地演奏出来还远远不够。她认识到自己有责任用音乐去感动他人。”

 

波利西为我们举了这个例子。他还告诉我们,这位长笛演奏者后来成为了全美最成功的音乐教育家之一。

 

这个感人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重要原则。波利西指出:“我称之为‘公民艺术家’的重要经历关系到他们在舞台之外承担的责任。

 

比方说,艺术家们通过在公立学校授课可以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他们不仅可以更明白地解说音乐,还可以提高表演水平。年轻人有了这些经历会变得更有同情心,更愿意付出,更有爱心。”

 

在领导力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事实上,杜克企业教育学院也有安排企业高管到安养院的体验内容,让他们可以置身不同的环境。

 

喜欢上这种体验并有所收获的企业领导,表现出了他们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和成长潜质。我们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他们深切的谦卑之心。

 

波利西对此的理解是:“人如果没有谦卑之心,所能获得的成就非常有限。首先,谦卑能够让人主动去了解他人。这种体验也可以称之为‘同理心’,付出同理心也就是努力去理解不同个体如何看待世界,这样人们就可以学习到新事物,不断地对我们的艺术观和社会价值观重新评估。”这就是为什么谦卑是驾驭能力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波利西坚信艺术具有推动变化的力量:“我感觉艺术家们有责任回馈他们所在的社区,他们有责任让人们明白:艺术是美国社会肌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面对其他剧变,波利西认为:“艺术也许能够提供一个全新视角,帮助我们理解人性。我并不是说艺术可以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但艺术可以提供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身的存在和人性。这面镜子是一个强大的工具,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人类的生存境遇。”

 

 

国际化拓展

 
茱莉亚学院世界闻名,但直到几年前,学院才迈出重要一步,在中国天津设立了第一所海外分院——天津茱莉亚学院。这一计划由波利西牵头实施,他现在的一个新头衔是中国事务首席执行官。

 

这一重要举动源于波利西和学院董事会主席布鲁斯·科夫纳(Bruce Kovner)在2008年世界经济衰退后的一次谈话。两人在谈话中交流了茱莉亚学院的未来发展,以及学院全球化拓展的机遇。

 

茱莉亚在学员构成上已经相当国际化了,有差不多30%的学生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但波利西认为:“我们过去没有以一种全球化视角来布局学院在纽约以外的活动。尽管有顾问建议我们拓展一些传统的商业品牌合作模式,我们决定还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即表演艺术的教学和呈现。”

 

波利西和他的团队将茱莉亚的教育传统带到中国,并期待有进一步的发展,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是停留在音乐技巧层面。

 

“我们天津研究生院的每一名学生都必须走出校园,我们还要求他们参与音乐或艺术方面的创业课程。这在中国是全新的,它将有助于实现我们培养‘公民艺术家’的理念。”

 

 

我们身处商界,但我们可以从茱莉亚学院那里学到如何发现有潜质的人才。

 

的确,技巧是基本功。但能够带来不同结果的是找到那些能够将基本功和创造力、想象力结合起来的优秀人才:

 

他们要具备艺术性,从而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系并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他们还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不断向前进步。无论在音乐艺术领域还是企业管理方面,对于无限可能的追求一直在继续。

 


本文原载于Dialogue,经LID出版公司授权刊登。如需阅读更多相关文章,请登录www.dialoguereview.com。

 

本内容有删节

原文《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刊登在《商业评论》2022年4月号

 

评论

人如果没有谦卑之心,所能获得的成就非常有限。
2022-04-21 14:18

相关内容

本页面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商业评论网立场。

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微信“零售君”(lingshoujun2018)或“商评小微”(xmi8607)。